各相关单位:
为进一步做好全区疫情防控工作,坚决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严密防线,严防发生聚集性疫情传播风险,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就规范我区聚集性活动疫情防控报备工作通知如下:
一、需要报备的活动
下列情况下,举办各类会议、考试、培训、展销展览、体育赛事、集会等聚集性活动,主办单位或承办单位要以书面请示的形式向经开区防指办报备:
1.国内有中高风险地区,参加人员来自全国各地且人数超过50人;
2.省内有中高风险地区,参加人员来自全省各地且人数超过50人;
3.市内有中高风险地区,参加人员来自全市且人数超过50人以上;
4.国内无中高风险地区,根据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求,原则上在密闭场所举办的全国性活动超过100人,全省性活动超过200人,全市性活动或区内活动超过300人的需要报备。
二、婚宴等红白喜事,人数超过50人,需向行业主管部门报备。
三、报备材料要求
报备材料包括:报备报告(请示、函)、聚集性活动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
(一)报备报告(请示、函)。
需包括活动的主办方或承办方、活动名称、时间、地点、参加人数、人员地域构成、活动联系人员姓名及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
(二)活动疫情防控方案。
1.基本情况。包括活动的主办方或承办方、活动名称、时间、地点、参加人数、人员地域构成等。
2.防疫措施。
(1)参加活动人员防疫要求。健康码绿码、行程卡绿码、疫苗接种证明(或接种禁忌证明)、来自省外无中高风险地区的地级市(直辖市为区)人员需提供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来自省外有中高风险地区的地级市(直辖市为区)的低风险地区人员提供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发热咳嗽等可疑病人、14天内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处在隔离管控期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疫情防控重点人员不得参加。
(2)活动场所防疫要求。工作人员健康码绿码、已接种疫苗、全程佩戴口罩、每天两次健康监测;进入活动现场戴口罩,入口排队一米线、测温、扫码、提供手消毒剂;活动场所为密闭空间,当国内有中高风险地区,原则上按不超过最大承载量75%安排人员,单个密闭场所原则上不超过200人;场所应以自然通风为主,使用中央空调应当关闭回风阀,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并按规范定期清洗消毒;活动前后,现场要进行全面消毒,期间对参会人员交叉接触频繁的门把手、电梯按钮等物体表面每小时消毒一次。
(3)就餐防疫要求。实行分餐、分时段就餐,参加活动人员与其他人员就餐不交叉。当国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时,同时就餐人数原则上控制在餐厅最大承载量的50%,保持安全距离,餐厅要保持通风,建议安装能够实时消毒的空气消毒器。
(4)防疫物资储备。储备足够活动需要的个人防护、消毒等防疫物资。口罩按每人每天两个准备。
(5)培训。活动前要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一次疫情防控工作专题培训。
(6)督查。活动全程有专人负责各项防疫措施落实情况督查。
3.组织领导。要成立活动防疫工作组织领导体系,成立相关工作组,明确人员职责。
(三)活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1.应急处置情景。
发现发热或咳嗽等可疑人员;发现健康码红黄码人员;发现14天内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等。
2.应急处置措施。
(1)发热或咳嗽等可疑人员。立即向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安排专人专车送发热门诊排查,并对可能污染场所进行消毒。
(2)健康码红黄码人员。立即向辖区社区(街道)报告,安排专人专车送社区(街道)指定的隔离点暂时隔离,由隔离点工作人员核查红黄码原因,进行核酸检测,并对可能污染场所进行消毒。
(3)14天内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立即向辖区社区(街道)报告,安排专人专车送社区(街道)指定的隔离点隔离管控,并对可能污染场所进行消毒。
3.应急处置保障。要成立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应急处置,设置临时隔离留观场所,并配备防护用品、消毒用品、水银温度计、桌椅等应急防疫物资,并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
四、报备相关流程
活动举办方或承办方原则上提前7个工作日向区防指办或行业主管部门提交书面备案申请,防疫措施符合要求的,区防指办、行业主管部门在3个工作日内回复。防指办、行业主管部门未批准回复的,不得举办。
特此通知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冠肺炎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2021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