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创业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就业创业风采 >> 正文
从困境到曙光:一面锦旗背后的暖心守护与励志人生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4日 15:51 编辑:苏珊  核稿:张晖  终审: 李健  浏览次数:

夏日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合肥师范学院锦绣校区5栋107宿舍,今天是文学院2021级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杜程在校的最后一天,离别的行囊已经收拾好,床铺上被子整整齐齐地叠好,他从包裹里取出一面鲜红的锦旗,“如沐春风纾困厄,排忧解难助学子” 14个金字在晨光里泛着暖光,锦旗边角的黄穗轻轻晃动,像极了四年来那些温暖得让人眼眶发热的日子。“咱做人得懂得感恩,没有学校这些年的照顾,哪有今天啊。”杜程的母亲眼眶湿润,仔细抚平锦旗的褶皱。这份饱含着感恩与深情的礼物,是他们对学校最真挚的致谢。

杜程拿起桌上上周刚刚寄来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纸页上“山东工商学院”的字样在阳光下微微发烫。这薄薄的一张纸,此刻重若千钧,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头。四年前攥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满心都是对未来的担忧与迷茫;如今,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一点点变成了现实。他知道这一路想感谢的人太多了……感谢学校对自己生活上的照顾,感谢老师们学业上的帮助,感谢同学们的鼓励与陪伴,最重要的也要感谢那个永不言弃的自己……

故事还要从四年前讲起,2021年的初秋,大一的杜程带着行囊在母亲的陪同下走进合肥师范学院滨湖校区的校园。面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同学们都是兴奋期待的,而杜程却心事重重。那时的他刚从白血病的阴影里走出来,六年间休学治疗,花光了积蓄、负债累累,视网膜脱落导致视力模糊,尤其在夜晚近乎失明,这些难题像乌云般笼罩在他心头。

然而报到当天的情况着实令他意外,辅导员曹甜甜与志愿者们早早等候,将他带到一楼一间干净整洁、只有下铺的宿舍。原来,学院老师在他入学前就通过资料了解到他的特殊情况,积极与后勤等部门沟通,专门为他安排了无障碍宿舍。学院领导老师关切询问他还有什么困难,得知其母亲需陪读且家庭经济困难后,后勤处又迅速行动,为母亲在物业安排了一份工作。这份雪中送炭的关怀,让杜程和母亲吃下了 “定心丸”,安心开启大学生活。

在校园里,杜程感受到的温暖从未间断。学业上,老师们耐心细致地指导,考虑到他视力不佳,经常为他“开小灶”,课后还主动留下为他答疑解惑;学院老师和后勤的工作人员,日常默默关注着他的生活,帮忙申请困难补助,及时帮助解决生活难题。为了能让母亲兼顾照顾杜程,后勤处总是将她的工作安排在杜程上课或者晚班的时间,每逢要陪同杜程去治疗和手术也都很贴心地帮助其调整排班或者批准事假。

在这样温暖的环境中,杜程心怀感恩,以加倍的努力回馈关爱。他学业优异,连年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担任班级团支书,积极为集体服务;面对视力缺陷带来的学习阻碍,他凭借顽强毅力,化困难为动力,在学术竞赛中屡获佳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安徽省百优大学生” 等荣誉纷至沓来。

杜程深知,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社会各界的帮助。他积极投身校内外志愿活动,以己之力传递温暖。“这些年,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我才走到今天。哪怕能力有限,我也想做一个能帮助他人的人。”炎炎夏日,他每天往返行知学堂间,只是为了能给小学员们带去一堂堂生动有趣的课,能给城市务工人员的孩子们一个充实快乐的假期。他以自己的点滴力量,努力帮助他人,也因此受到安徽电视台的报道,获得“优秀小先生’的荣誉称号。

毕业之际,面对考研与就业的抉择,学院老师主动找他谈心,帮忙分析规划,甚至为他到残联沟通就业问题。最终,他选择跨考法律硕士,他每天清晨6点起床,晨光未露时已在走廊默诵《民法典》,午间捧着饭盒研读指导案例。即使在视力障碍带来的过度用眼疲劳的困难下,他依然坚持科学合理地规划复习计划。隆冬时节,他裹着毛毯在宿舍通宵达旦,通过半年的艰苦努力,最终成功考取了山东工商学院法律专业。

苦尽甘来,如今杜程用努力坚韧和感恩回馈给大学四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面锦旗,不仅是杜程和母亲对学校的感谢,更是学校践行育人初心、传递温暖关怀的生动写照。

离校前,杜程把整理好的企业招聘信息打印成册,挨个送到同学手中。“我淋过雨,总想给别人撑把伞。”他摸着锦旗上的金字说。这面锦旗,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感恩,更见证着一所大学“以生为本” 的承诺——在这里,每个学子的梦想都被托举,每份努力都被看见,每份温暖都在传递。

联系电话:0551-63610985、63836075   邮箱:jyzd@ hfnu.edu.cn

合肥师范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莲花路1688号(锦绣校区)合肥市黄麓科教园区书香路(滨湖校区)合肥市金寨路327号(三孝口校区) 版权所有 皖ICP备15000025号